物理
高中一年级物理复习要点上学期笔记
2024-11-08  浏览:644

高中一年级物理复习要点上学期笔记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伙最熟知的就是要点吧?要点有时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常识。

1.高中一年级物理复习要点上学期笔记 篇一


1、弹力

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有哪些用途,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需要拥有两个条件:

①两物体直接接触;

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重压肯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一直沿着绳而指向绳缩短的方向,在剖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弹力: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不是存在弹力的判断办法:假如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容易觉察,这个时候可用假设法进行断定。

2.高中一年级物理复习要点上学期笔记 篇二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假如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6.速度是状况量,加速度是性水平,速度改变量是过程量。

3.高中一年级物理复习要点上学期笔记 篇三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有哪些用途,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绳子弹力沿绳的缩短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弹力有哪些用途线一直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4.高中一年级物理复习要点上学期笔记 篇四


共点力用途下物体的平衡

1、共点力用途下物体的平衡状况

(1)一个物体假如维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大家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况

(2)物体维持静止状况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含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用途下物体处于平衡状况的运动学特点。

2、共点力用途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用途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F合=0

(1)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势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途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势必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途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

(3)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用途下处于平衡状况,一般可使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F1x+F2x+………+Fnx=0

F合y=F1y+F2y+………+Fny=0

5.高中一年级物理复习要点上学期笔记 篇五


滑动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妨碍物体相对滑动有哪些用途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重压N成正比。即:f=μN

4.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0<μ<1。

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直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6.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趋势。

7.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与相对运动速度无关。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9.计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6.高中一年级物理复习要点上学期笔记 篇六


探究用途力与反用途力的关系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用途力时,同时也遭到另一物体对它有哪些用途力,这种相互用途力称为用途力和反用途力。

2.力的性质:物质性,相互性

3.平衡力与相互用途力:

同:等大,反向,共线

异:相互用途力具备同时性,异体性,二力同性质。平衡力不拥有同时性,可相互抵消,二力性质可不同。

7.高中一年级物理复习要点上学期笔记 篇七


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势必的关系,即:

速度大,加速度未必也大;

加速度大,速度未必也大;

速度为零,加速度未必也为零;

加速度为零,速度未必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若a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怎么样变化,V都增大。

若a与V方向相反时,不管a怎么样变化,V都减小。

8.高中一年级物理复习要点上学期笔记 篇八


牛顿第三定律:

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有哪些用途力和反用途力一直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途在一条直线上

理解:

①用途力和反用途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用途力后有反用途力。

②用途力和反用途力的性质相同,即用途力和反用途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③用途力和反用途力的相互依靠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他们作为自己存在的首要条件。

④用途力和反用途力的不可叠加性。用途力和反用途力分别用途在两个不一样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成效,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有哪些用途成效不可以相互抵消。

9.高中一年级物理复习要点上学期笔记 篇九


1、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可以正确理解。比如:第3s末、3s时、第4s初……均为时刻;3s内、第3s、第2s至第3s内……均为时间间隔。不同: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2、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地方变化,用由初地方到末地方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通常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3、运动图像的意思和应用

因为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常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意思:

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知道图象斜率的意思:

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10.高中一年级物理复习要点上学期笔记 篇十


关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状况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重压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重压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重压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重压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对其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况时,物体的重力并没变化

物体是不是处于超重状况或失重状况,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

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况时,平时所有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11.高中一年级物理复习要点上学期笔记 篇十一


重力势能

概念:物体因为被举高而具备的能量。用Ep表示

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重力做功的特征:只和初末地方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弹性势能:物体因为形变而具备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12.高中一年级物理复习要点上学期笔记 篇十二


动力学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物体具备惯性,总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状况或静止状况,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况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用途在他们,平衡力与用途力反用途力不同,实质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置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注:平衡状况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况,或者是匀速转动。

13.高中一年级物理复习要点上学期笔记 篇十三


功率

概念:功跟完成这类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功率是标量功率单位:瓦特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1000w=1kw

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P=Fvcosplay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P=Fv。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平均功率:当v为平均速度时

瞬时功率: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输出功率

实质功率:指机器在实质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实质功率≤额定功率

机车运动问题

P=FvF=ma+f

14.高中一年级物理复习要点上学期笔记 篇十四


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况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地方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地方指向末地方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质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地方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地方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速度的测量

①原理: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然而时间间隔获得过小,导致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依据实质状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或者电火花计时器。若用50Hz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还可以借助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15.高中一年级物理复习要点上学期笔记 篇十五


曲线运动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

若F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

若F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一直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肯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用途下所做的运动。

16.高中一年级物理复习要点上学期笔记 篇十六


1.大的物体未必不可以看成质点,小的物体未必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未必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未必不可以看成质点。

3.参考系可能不是不动的,只不过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一样的参考系物体运动状况可能不同,但也会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略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略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未必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备相对性,需要选一个参考系,选不一样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适合的小圆点,如遇见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挨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

12.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3.“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一样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定义中的一个,要掌握依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意思。平时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见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些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定义的影响,非常难同意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目前所学的平均速率。

17.高中一年级物理复习要点上学期笔记 篇十七


参考系

1、参考系的概念: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另外的物体。

2、对参考系的理解:

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比如,肩并肩一块走的两个人,彼此就是相对静止的,而相对于路边的建筑物,他们却是运动的。

同一运动选择不一样的参考系,察看结果可能不同。比如司机开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以车为参考系,司机是静止的,以路面为参考系,司机是运动的。

比较物体的运动,应该选择同一参考系。

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18.高中一年级物理复习要点上学期笔记 篇十八


坐标系

1、坐标系物理意义:在参考系上打造适合的坐标系,从而,定量地描述物体的地方及地方变化。

2、坐标系分类:

一维坐标系:适用于描述质点做直线运动,研究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时,要沿着运动直线打造直线坐标系,即以物体运动所沿的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比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地方可用离车站的距离来确定。

二维坐标系适用于质点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比如,运动员推铅球以铅球离手时的地方为坐标原点,沿铅球初速方向打造x轴,竖直向下打造y轴,铅球的坐标为铅球离开手后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

三维坐标系:适用于物体在三维空间的运动。比如,篮球在空中的运动。

19.高中一年级物理复习要点上学期笔记 篇十九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假如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视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觉得物体的水平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状况一模一样

2)物体的大小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备相对性,而不具备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依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原因,忽视第二要原因,打造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20.高中一年级物理复习要点上学期笔记 篇二十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地方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含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一般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水平的点。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可以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可以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如果以下三种情形:

物体平动时;

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

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成效时。

4.时刻和时间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地方、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况量,一般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一般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发表评论
0评